The Glocalist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投稿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烏克蘭危機LIVE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LIVE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 烏克蘭危機LIVE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LIVE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The Glocalist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烏克蘭危機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ADVERTISEMENT

【一週新聞簡報 #1】二月第四週

本篇《一週簡報》將以較大的篇幅報導烏克蘭局勢,希望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較為全面及概括的形勢整合。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撰文: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2022-02-28
歸類於 一週動態, 烏克蘭局勢更新
閱讀時間:41 分鐘
A A
0
【一週新聞簡報 #1】二月第四週

MOSCOW, RUSSIA FEBRUARY 24, 2022: Russia 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delivers an address to announce a 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 in Donbass. Amid the escalating conflict in east Ukraine, on February 18, 2022, the heads of the Donetsk and Lugansk People s Republics announced a mass evacuation of civilians to Russia. On February 19, 2022, they ordered general mobilization. On February 21, 2022, the heads of the Lugansk and Donetsk People s Republics asked Russia 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to recognise the republics independence. Putin signed decrees recognising independence of the Lugansk and Donetsk People s Republics and signed treaties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with the republics leaders. Best quality available. PUBLICATIONxINxGERxAUTxONLY TS12524C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  各位讀者早晨!

自 @glocalistnews2  重新營運後,《The Glocalist》主要就烏克蘭局勢作即時報導及製作每日新聞整合,亦因此吸引了很多關注這次衝突的讀者,我們先藉此機會向各位表達《The Glocalist》仝人的萬分感謝。而在香港人對烏克蘭局勢的關注下,本篇《一週簡報》將以較大的篇幅報導烏克蘭局勢,希望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較為全面及概括的形勢整合。另外,我們即將為下月的大韓民國總統選舉發布專題文章,敬請期待。

事不宜遲,讓我們立即切入主題 ☝️


目錄

  • 烏俄戰爭形勢
    • 能源、糧食價格急升
    • 各國準備應對難民潮
    • 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
    • 烏俄軍事形勢的整合
  • 伊朗核問題談判的進展
  • 大韓民國、法國的大選形勢
    • 韓國:疫情為選情增添變數
    • 法國:主要候選人仍未獲足夠提名
  • 精選文章
    • 韓國總統大選在即,兩主要候選人外交事務取態懶人包
    • 烏克蘭局勢——瞭解烏俄戰爭形勢

烏克蘭戰事正影響世界

能源、糧食價格急升

#俄羅斯 於週四(24 日)宣布入侵 #烏克蘭 後,能源價格於過去一週有上升跡象,當中天然氣價格受影響最大歐洲天然氣價格更暴漲 50%,連帶全球天然氣價格於過去一週由每百萬英熱(Btu)約 80 美元上升至約 150 美元。

俄羅斯為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其透過「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向歐洲輸送能源。各國於烏克蘭遭受入侵後,相繼宣布對俄的制裁行動,當中 #德國 的制裁措施之一正是宣布停止認證「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因此,在能源供應受影響的情況下,市場普遍預計歐洲需要向其他國家尋求較爲昂貴的液態天然氣。

除能源外,小麥價格亦受烏俄戰事影響。烏克蘭及俄羅斯皆為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而烏俄兩國合共為全球供應約三分之二的小麥,烏俄局勢導致小麥價格於過去一週上升了約 2 成,其價格上漲勢必影響小麥進口國,其中以中東及北非地區為最受影響。以埃及為例,其作為全球最大的小麥進口國,該國有 85% 小麥是從烏俄兩國入口。 #埃及 總理麥布利(Mostafa Madbouly)於過去一週就如何應對小麥價格上漲問題而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多個北非及中東國家如 #伊拉克 、 #敘利亞 及 #突尼西亞 等亦頗為依賴烏俄兩國的小麥供應,敘利亞政府亦於週四(24 日)召開了緊急會議,以商討形勢。

各國準備應對烏克蘭難民潮

ABC News

烏俄戰爭形勢惡化下,歐洲各國正為或將出現的烏克蘭難民潮作相應準備。與烏國接壤的波蘭曾於上月估計,當局要接收超過 100 萬名烏克蘭難民,因此正準備提供青年宿舍、體育設施等居住地點。其餘鄰近國家如 #羅馬尼亞 、 #斯洛伐克 及 #捷克 等,亦均已準備應對難民潮。烏克蘭國防部估計,戰爭將令約 300 萬至 500 萬烏克蘭人流利失所。 華盛頓郵報、The Glocalist 翻譯

#美國 正考慮為現時身處美國境内的烏克蘭人提供臨時保障計劃。根據《CBS News》的消息,保障計劃可能會透過「臨時保護身份」(Temprorary Protected Status)或「暫緩強制遞解」(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方式實行。移民政策研究所(The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估計,計劃將令約 3 萬名正身處美國境內而又沒有美國公民身份的烏克蘭國民受惠。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於週四的記者會上指,美國暫未就烏國難民頒佈相關政策,但會與國土安全部商討並作出決定。參議員美南迪斯(Bob Menendez)在 Twitter 敦促拜登政府為境內烏國國民提供「臨時保障身份」。

對俄制裁行動

獨立報

自俄國揮軍烏國後,各國就是否升級對俄制裁,未能達成一致共識。除早前公布針對俄羅斯金融機構的制裁行動外,西方國家暫有三種升級制裁措施的提案,其一為將俄羅斯剔除於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之外;其二為針對普京及其幕僚的個人制裁;其三為對俄羅斯的飛機封閉領空。

此經濟制裁方案一直被外界視為「核選項」,惟西方國家就是否實施「SWIFT」制裁久久未能達成共識,其中最大阻力來自 #歐盟 內部,特別是德國、 #意大利 、 #塞浦路斯 及 #匈牙利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 24 日的記者會中亦試圖迴避「SWIFT」制裁問題。烏國當局對於歐盟就「SWIFT」制裁方案的搖擺不定而表現出頗為憤怒的態度。烏國外交部長古壢巴(Dmytro Kuleba)指,烏國上下的命運正掌握在「質疑應否中斷『SWIFT』的人之手中」。總統澤連斯基亦點名德國及匈牙利,要求兩國鼓起勇氣支持制裁的決定。實際上,美歐就此搖擺不定之原因有二。首先,實施「SWIFT」制裁將為歐美帶來「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若歐洲未能與俄羅斯繼續進行能源交易,則必定影響歐洲多國的能源供應;第二,各方早已有尋求取代「SWIFT」的誘因,如德國曾希望打破對伊朗的制裁,與其金融機構進行交易、俄國自 2014 年後也着手發展其金融支付系統「SPFS」,中國亦期望打破美元霸權的地位,故此採取此措施或將迫使受影響國家加速擺脫「SWIFT」之進程,繼而挑戰美元霸權地位。

ADVERTISEMENT

提倡將俄國從「SWIFT」系統中剔除的國家於這星期相繼展開外交遊説行動,其中英國為主要倡議國。英國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於週四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電話會議中,積極游說其餘國家支持此措施。另外,作為 #匈牙利 在歐盟內最友好國家, #波蘭 亦協助游説匈牙利支持制裁「SWIFT」。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Jakub Morawiecki)與匈牙利總理域陀柯班(Viktor Orbán)於週六交談後,表示已獲匈牙利當局保證將支持該措施。同樣,波蘭副外長也邦斯基(Paweł Jabłoński)亦從匈牙利駐波蘭大使高華儲(Orsolya Kovács)確認匈國不會反對該措施。在多國藉着公開表態施壓後,塞浦路斯及意大利亦轉態支持此制裁措施。同日,德國外交部長卑雅諾(Annalena Baerbock)及經濟部長夏碧(Robert Habeck)發聲明表示,當局「正緊急研究如何限制(俄羅斯)與「SWIFT」脫勾(所引發的)附帶損害」。可見德國立場亦已軟化,並表明不會反對該制裁措施。換言之,制裁方案至此已獲歐盟的一致共識。BBCBBC、The Glocalist 翻譯

另外,繼歐盟及英國後,美國、加拿大亦宣布直接制裁 #普京 本人及外長拉伐羅夫(Sergey Lavrov),而澳洲正考慮同樣制裁措施,但日韓兩國則未就此表態。除了以上制裁行動外,多國陸續宣布對俄羅斯的飛機關閉領空,截至格林威治時間 27 日早上 7 時(即香港時間同日下午 3 時),已有 11 個國家宣布對俄關閉領空,包括英國、愛爾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斯洛文尼亞、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現時俄羅斯航班必須繞過上述國家飛行,才可通往目的地。從地圖看,俄羅斯飛往歐洲的唯一通道已只剩芬蘭灣(Suomenlahti)。意大利、奧地利、德國、法國、瑞典、丹麥、冰島、荷蘭等也於週日宣布,會跟隨限制俄羅斯的商務航班越過空域。目前商業航班已因烏克蘭爆發戰爭而繞過烏克蘭、白俄羅斯及摩多華(Moldova)四周的領空。此措施的最大意義是將會導致俄國航班需要更長的飛行時間,從而加重其經濟成本。

軍事形勢整合

明鏡周刊

2022 年 2 月 14 日(星期四):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對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指行動目標是「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故我們可由此推斷,俄羅斯以推翻烏國現政權為軍事目的。而俄軍的行動以 4 條路線為核心:

第一條路線(基輔路線)——從白俄羅斯進軍,目標為烏國首都基輔

The Glocalist

聶伯河以東:烏軍首先在北部城市昌尼協(Chernihiv)成功阻止從白俄進入基輔州(Kyiv Oblast)的俄軍,並虜獲整隊第 74 電動化步兵旅(74th Guards Motor Rifle Brigade)。俄烏雙方一直交火至約傍晚 6 時(即香港時間 25 日午夜),俄軍因未能佔領昌尼協而決定繞過昌尼協,試圖開闢新路線以進入首都基輔。

ADVERTISEMENT

聶伯河以西:俄軍於當地時間 24 日晚上 7 時半(即香港時間 25 日凌晨 1 時半)已成功控制切爾諾貝爾的隔離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俄軍於 25 日早上成功進入了聶伯河(Dnieper Ricer)以西、基輔西北部的郊區奧波朗(Obolon),並成功於下午 3 時半(香港時間 25 日晚上 9 時半)從西部封鎖了基輔市。於晚上(香港時間 26 日凌晨),俄軍成功從聶伯河西岸進入基輔市中心,巷戰一直持續至 26 日晚(香港時間 27 日凌晨)。截至 26 日晚上 7 時(香港時間 27 日凌晨 1 時),只有俄軍空降部隊及特種部隊能成功進入基輔,裝甲及大炮均未派到市內。

俄軍試圖以閃軍戰快速佔領基輔之計謀已失敗。雖然其成功從聶伯河以西進入基輔市中心,惟未能進入聶伯河東岸的基輔市地區。目前俄軍仍未派遣重型裝甲及大炮到市內,若要佔領基輔全市,可能需要派遣重型裝甲至市內。

訂閱《一週簡報》👇

第二條路線(東北路線)——從烏國東北部進軍,目標為卡葛夫

The Glocalist

烏克蘭軍隊主要使用美國提供的標槍(Javalin)反坦克武器阻止俄國坦克進軍。俄國第 1 近衛坦克軍(1st Guard Tank Army)於當地時間 2 時(即香港時間晚上 8 時)成功進入卡葛夫(Kharkiv)郊區,惟俄軍直至 25 日仍未能進入市內,因此在卡葛夫以西的地點向烏克蘭越界,包括奧赫秩卡(Okhtyrka)及蘇美(Sumy),並向卡葛夫推進,務求包圍卡葛夫。俄軍於 26 日早上已包圍卡葛夫,並於 11 時(香港時間下午 5 時)已進入卡葛夫的禾羅褐夫也(Volokhov Yar)。

第三條路線(烏東路線)——從盧甘斯克州以北向東壓制烏軍

俄軍暫時未有奪取馬料浦(Mariupol)或向北推進之跡象,惟烏軍報告其持續遭俄方炮擊。俄方於 25 日用火箭炮對馬料浦進行轟炸。截至 26 日,俄方在烏東的進展甚微,可見其沒有無意進一步向北推進,從而實施包圍策略之傾向。目前跡象顯示,俄軍或計劃從克里米亞突圍,並向西推進至馬料浦,從向再從更大的範圍包圍烏軍。

第四條路線(克里米亞路線)——從克里米亞向北推進

The Glocalist

俄軍一開始在這條路線的收益最大,曾完全佔領歇崇市(Kherson),惟烏軍於 26 日早上 9 時已在俄軍手中收復歇崇市,而且守住了新加褐夫卡(Novaya Kakhovka)。而俄軍在這條路線展示了其多邊推進能力,例如其於 26 日早上曾進入米高賴葉(Mykolaiv)的郊區,而第 7 空降師(VDV)及第 58 聯合兵種集團軍(58th Combined Arms Army)曾試圖向美利鐸堡(Melitopol)及奧迪沙(Obesa)推進。不僅如此,俄軍原先佔領歇崇後,亦分別同時向北往薩玻列殊沙(Zaporizhzhia)及向東往馬料浦推進。但是,俄軍暫未在烏國南部進行任何兩棲登陸。

伊朗核問題談判的進展

談判出現突破性進展

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於過去一週出現突破性進展,美伊或能於幾天內達成共識。歐盟代表摩拿(Enrique Mora)於週二在 Twitter 指,談判持續十個月多後終於接近結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亦於週三的記者會指,各國與伊朗就達成共識上已十分接近,但現時仍有幾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談判結果或包括各國取消因伊朗發展核武而實施的部分經濟制裁,換來伊朗限制其濃縮鈾(Enriched uranium)研發。

現時全球石油供應不足,談判成功後各國或陸續宣布取消針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有助解決石油短缺的現狀。若鬆綁伊朗石油出口,其將能於 2022 及 2023 年向世界提供多每日 130 萬桶石油,能有助壓止燃油價格持續上漲之趨勢。美國銀行估計,伊核談判成功能令全球石油價格下降至每桶約 10 至 15 美元。

相反,若然談判最終仍未能取得進展,各國繼而選擇對伊朗加大制裁的話,全球石油供應或會減至約每日 50 萬桶。惟即使美國政府能與伊朗達成共識,美國國會議員或擔心當局作出太多讓步,因而拒絕支持談判結果。

眾議院於上週四已有超過 160 名共和黨議員向總統拜登(Joe Biden)致函,表明若然談判結果未能獲國會同意,將會重蹈 2015 年《伊朗核協定》的覆轍,成爲一項「不具約束力」(non-binding)的條約。2015 年的《伊朗核協定》由奧巴馬政府所簽訂,而其繼任總統當勞侵(Donald Trump)於 2018 年單方面宣布美國退出該條約。在美國制度下,具有約束力的條約必須獲國會超過三分之二同意,才可獲得通過。而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於 2015 年談判所得的協定未能獲得國會支持,因此只能簽訂沒有法律約束力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而非條約。

美國國會議員質疑伊朗當局能否遵守限制核數量之要求。在原先的《JCPOA》框架下,伊朗早已超出該協定所列明濃縮鈾程度的限制。此外,伊朗曾在談判中要求,若然談判取得共識,美國今後的總統亦不得選擇退出條約。惟現任總統拜登不可能左右未來各總統之政策,因此美方未能保證有關要求。而根據《華盛頓郵報》消息,伊朗一方現時似乎已放棄此要求。

有趣的是,美國於現時與俄中關係緊張的情況下,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竟站在同一陣綫,三方皆希望談判能取得進展。一名匿名人士向《華盛頓郵報》透露,與現時烏克蘭局勢相比,中美俄三國在伊朗核談判的合作態度就如「平行時空」。皆因在烏俄戰爭爆發導致全球能源價格急漲的情況下,談判成功可使能源價格回落,從而令各國受惠。


大韓民國、法國的大選形勢

韓國:疫情為選情增添變數

大韓民國選舉將於 3 月 9 日舉行,而海外投票已於週三(23 日)開始。現時兩位主要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及尹錫悅(Yoon Seok-youl)的選情可謂叮噹碼頭。李及尹均曾在不同民調中曾領先於對方。

最能夠影響選情的議題之一便是參選人處理疫情的方法。在文在寅政府執政下,每日錄得確診數字一直維持約幾千宗,但該國於近日大受變種病毒 Omicron 的影響,每日錄得確診數字屢創新高,而於週四更錄得全國 165 萬宗確診數目。韓國政府於週五(25 日)允許受感染的選民於 3 月 5 日下午 6 時前,先到票站提前投票。

執政黨選情更將可能受文在寅(Moon Jae-in)政府應對疫情的能力而受到影響。《韓國日報》援引民調機構 Gallup 韓國的調查結果指,雖然文政府於 2020 年應對疫情的處理手法曾一度獲 85% 的國民認同,但其後其疫情處理手法認同度每況愈下,及至 2 月第二週時,文的應對手法認同度及不認同度分別為 45% 及 44%,相差甚微。《朝鮮日報》於週日(27 日)報導指,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內部經已認定,近日疫情嚴重及現屆政府的防疫政策成為不利李在明選情的最大因素,認為疫情是影響李在明於各大民調中落後尹錫悅的最主要原因。

法國:主要候選人仍未獲足夠提名

法國將於本年 4 月 10 日舉行大選首輪選舉。在正式大選前的最後階段,各候選人需從民選公職人員(如國會議員及市長等)中取得 500 個提名才能正式入閘,而提名期將於 3 月 4 日結束。惟截至現在,幾位較爲知名的參選人仍未取得足夠提名。據法國憲法委員會的公開資料顯示,兩位右翼參選人施磨(Éric Zemmour)以及勒龐(Marine Le Pen)都未獲參選所需的足夠提名人數量。勒龐更於上週二(22 日)宣布暫時停止選舉宣傳,全力集中爭取提名。現時已獲足夠提名的候選人包括巴黎大區議長碧克絲(Valérie Pécresse)及極左派的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

就民調數據而言,上述提到的各個候選人均是最有可能與馬克龍一同進入次輪選舉的候選人。根據 《Politico》的數據,勒龐、施磨、碧克絲及梅朗雄四人的民調支持率截至週五時分別為 17%、15%、13% 及 12%。當中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候選人碧克絲是最有機會在次輪選舉中擊敗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候選人。法國共和黨的政治立場屬中間偏右,因此其能於一對一的次輪投票中,吸引更多選民。但碧克絲於 13 日的演講中,引用了在極右圈子流傳的「大取代理論」(The Great Replacement),因而受到抨擊。雖然碧克絲回應指她只是在演講中「意外地」引用了該理論,但事件或影響她爭取中間派選民的支持。

「大取代理論」主要指白人人口將被其他種族的新移民逐漸取代。


精選文章

韓國總統大選在即,兩主要候選人外交事務取態懶人包

烏克蘭局勢——瞭解烏俄戰爭形勢


以上為過去一週的新聞簡報😊
關鍵字: 伊拉克俄羅斯匈牙利埃及塞浦路斯德國意大利捷克敘利亞斯洛伐克普京歐盟波蘭烏克蘭突尼西亞羅馬尼亞美國
ADVERTISEMENT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聚焦各項國際事件,探討其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

獲烏克蘭委託之調查機構發現 俄軍軍備高度依賴外國技術

烏俄戰事形勢 —— 三月第一週

烏俄戰事形勢 —— 三月第一週

大韓民國外交專題:文在寅政府外事回顧(上)

大韓民國外交專題:文在寅政府外事回顧(上)

《TV朝鮮》截圖

李在明:烏國總統是「新手政治家」 尹錫悅:單憑紙和墨水無法守護和平

俄國承認烏東分離地區後的 24 小時——您要知的事

俄國承認烏東分離地區後的 24 小時——您要知的事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二十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二十日(晚)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熱門頭條

哈薩克下議院擬將首都改回舊稱阿斯塔納

智利新憲法遭公投否決 總統波列決定改組內閣

獲烏克蘭委託之調查機構發現 俄軍軍備高度依賴外國技術

    The Instagram Access Token is expired, Go to the Customizer > JNews : Social, Like & View > Instagram Feed Setting, to refresh it.
Facebook Instagram Telegram Twitter
The Glocalist

聚焦各項國際事件,探討其前世今生。

LEARN MORE »

近期文章

  • 哈薩克下議院擬將首都改回舊稱阿斯塔納
  • 智利新憲法遭公投否決 總統波列決定改組內閣
  • 獲烏克蘭委託之調查機構發現 俄軍軍備高度依賴外國技術

分類

  • 2022六大選舉
  • 2022哈薩克抗議
  • 2022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 國際突發
  • 專題剖析
  • 從足球看世界
  • 烏克蘭危機
  • 烏克蘭局勢更新
  • 美國大選專題
  • 衝突敍事
  • 觀點評論
  • 趣聞笑料
  • 週報

© 2021 The Glocalist - World Watch: 國際政治觀察站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一週動態
  • 觀點評論

© 2021 The Glocalist - World Watch: 國際政治觀察站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are giving consent to cookies being used. Visit our Privacy and Cookie Policy.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