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localist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投稿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烏克蘭危機LIVE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LIVE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 烏克蘭危機LIVE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LIVE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The Glocalist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烏克蘭危機
  •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專題剖析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ADVERTISEMENT

大韓民國外交專題:文在寅政府外事回顧(上)

文在美中博弈上堅持不傾向靠攏任何一方,而在對日取態上則表現出現實主義者之特質,令他在外交上進退失據,面對鄰邦時則寸步難行。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撰文: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2022-03-03
歸類於 專題剖析
閱讀時間:18 分鐘
A A
0
大韓民國外交專題:文在寅政府外事回顧(上)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2022 大韓民國總統選舉系列(1):韓國總統大選在即,兩主要候選人的外交事務取態懶人包
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法新社》(AFP)

#大韓民國 將於 3 月 9 日舉行總統大選。儘管現任總統 #文在寅 在任內嘗試修憲推動「四年連任制」,但於在野黨的杯葛下失敗告終。而文在寅的 5 年總統任期即將結束,由於現行憲法禁止總統連任,因此文在寅亦會離開青瓦台。文於踏入 2022 年後即表示希望與 #朝鮮 的關係能出現突破,但朝鮮當局單於一月便進行了 7 次導彈試射,超過了 2021 年整年。隨着 #北京冬奧 落幕,朝鮮當局或會繼續試射導彈。文在寅政府過往曾受惠於一時緩和的美朝關係,而傾向對朝鮮當局採取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然而,友朝政策持續多年,卻無法得到實際成果,此可能使文在寅的政績最後功虧一簣。不僅如此,文在美中博弈上堅持不傾向靠攏任何一方,而在對日取態上則表現出現實主義者之特質,令他在外交上進退失據,面對鄰邦時則寸步難行。本文將會為大家回顧文在寅任期內的外交事務,令讀者更容易理解 #韓國 當今的外交形勢,以及總統候選人們的外交政策取態從何而生。

中美博弈下的取態 附和中國抑或拋棄美國?

自文在寅上任, #中國 和 #美國 已經進入貿易戰對壘的格局。然而,文在寅政府與前朝 #朴槿惠 政府推行的親美路線迥然不同,文致力在中美兩國間周旋,一方面不期望與長期軍事盟友美國交惡,但另一方面卻尋求修補於上屆政府始向低迷的對華關係。

由於朴槿惠政府當政時執意設置美國的 #薩德反導彈系統 (THAAD),結果招來中國的不滿。韓國企業 #樂天集團(Lotte)由於為政府轉讓土地以供佈置薩德之用,終導致當時於中國銷量佔整體業務 30% 的樂天集團不僅受駭客攻擊,更受顧客及中國合作伙伴所杯葛、抵制,《澳門日報》曾以「韓國打開『潘多拉盒子』」為題,批評朴槿惠政府及樂天集團。最終,由於中國民眾因薩德事件而杯葛光顧樂天,樂天決定出售或放棄大多數在中國的業務。一直待至 2019 年瀋陽市政府批淮樂天於當地興建樂天世界商業及休閒發展項目一事,樂天才算擺脫了中國當地的「非官方式制裁」。而中國更因薩德事件,決定對韓國施展「限韓令」,不但禁止在國內播映韓國影視製作,更禁止韓國藝人到中國宣傳,直至近幾個月才有解封跡象。

正因薩德一事導致中韓交惡,文在寅自上任後正致力於改善韓中關係。中韓雙方於 2017 年 10 月宣佈關係轉趨正常化,及至同年 12 月,文在寅更親自到訪中國。在薩德事件得到解決初時,韓中關係曾得到了輕微的改善。據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金志胤(Kim Jiyoon)於 2018 年所整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韓國人對中國及 #習近平 的歡迎度評分於 2017 年 11 月時分別回升至 4.33 及 4.02 分。始前於 2017 年 3 月的同項評分數據分別為 3.21 分及 3.01 分(5 分為滿分)。而訪韓的中國旅客數字原本於 2017 年中國因薩德事件而對旅韓簽證批發作出限制(「限韓令」的一部分),使 2017 年的訪韓中國旅客人數從 2016 年的 830 萬人次大幅減半至 440 萬人次。不過,及後由於中國局部解除相關方面限制,加上中韓關係得到改善,令 2018 年至 2019 年的訪韓中國旅客數字均得到回升。

2017年3月17日,有警方駐守在北京的樂天超市門外。中國政府表示並沒有鼓吹任何針對樂天的抵製或暴力行為。
一名警員於 2017 年 3 月 17 日在北京樂天超市門外駐守。/《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然而,韓中關係的改善其實只反映於政府層面上,並未反映至民間情況。中國民眾便曾因「泡菜之爭」,導致韓國官方決定妥協,把韓國泡菜的中文名改為「辛奇」,使之與中國泡菜區分。然而,民間卻對中國堅持其為泡菜起源地一事感不滿,並曾就此發動聯署。而近期更出現有關中國網民聲稱「韓服是起源於中國」的爭議,令一向被視為對中國較有善的 #靑瓦臺 官方亦就韓服爭議一事發公開聲明表示「沒有任何爭議空間」,揚言「世界公認韓服是韓國傳統文化服飾」。雖然中國輿論曾多次「出征」韓國,但單論中國人對韓關係而言,中國人並沒有對韓國抱有如反日、反美一樣的反韓情緒。按 《外交家》的文章,在中國人眼中的韓國受歡迎程度於 2020 年 11 月達 52%,到了 2021 年 2 月仍有 49%,比美國(20%;25%)和日本(34%;37%)的同期數據高。

不過,韓國人的反華情緒似乎比中國人的反韓情緒更為激進。金志胤的調查數據可見,較多韓國人於 2015 年期間認為日本是韓國的最大威脅(48.9%),但到了 2017 年,中國卻成為韓國的最大威脅(62.3%)。按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詹士·金(J. James Kim)於 2019 年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和習近平的不受歡迎評分分別達 51.4 分及 60 分,乃美國同項數據(15.3 分)的 3 倍以上。而在韓國人對於國家未來伙伴的看法上,越來越多韓國人自 2016 年起認為美國才是韓國的未來伙伴,及至 2019 年時更有 77.9% 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乃國家之未來伙伴。相反,於 2019 年僅得 13.6% 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本國可靠的拍檔。根據飄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 2019 年所公佈的調查結果,分別有 63% 及 34% 的韓國人認為中國不受歡迎受歡迎,當中認為不受歡迎的比例在亞洲僅比日本(85%)為低,受歡迎的比例則僅低於印度(23%)和日本(14%)。

及至武肺疫情肆虐後,中國便更不受韓國人歡迎。由於韓國人認為中國是疫情源頭,故韓國的反華情緒亦隨著受武肺波及而急升。按 《時事 IN》(시사IN ,SisaIN)與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所作的調查所示,韓國民眾對中國人的受歡迎程度自疫情爆發後急轉直下,從 2019 年下旬的 35.6% 一直下跌至 2021 年 5 月的 26.4%,比美國(57.3%)、朝鮮(28.6%)和日本(28.8%)還要低,亦是首次錄得受歡迎程度的數據低於日本。而在相同調查中,有 58.1% 的受訪者更認為中國「近乎邪惡」(악에 가깝다)。按受訪人士所指,他們主要認為自身的反華情緒源於「沙塵暴及霧霾問題」(황사·미세먼지 문제,89.4%)、「中國應對武肺疫情的能力」(중국의 코로나19 대응,86.9%)、「非法捕撈等經濟水域問題」(불법조업 등 경제수역 문제,84.3%)、「中國網民的反韓表現」(중국 누리꾼의 혐한 표현,80%)、「中國的政治社會體制」(중국의 정치사회 체제,78.1%)。值得留意的是,上文提及的「薩德問題」(原文為「薩德報復」,即中國對韓國報署薩德後所作出的報復手段,其中調查亦指明包括「限韓令」等手段),是受訪者眼中最影響韓國人對中國構成負面印象的眾多歷史事件中,排名第二(78.9%),比第三名的中韓歷史糾紛(如上述的辛奇糾紛等)(72.7%)高,僅比 #武漢肺炎 爆發(87.3%)低。

韓國人的反中情緒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能反映在實際事件身上。與文在寅同屬 #共同民主黨 的江原道知事崔文洵(최문순)於 2021 年 3 月有意於當地與興建中國城,終招致逾 60 萬民眾參與聯署,反對於當地興建中國城,雖然崔曾一度堅持計劃,但最終中國城計劃亦因反華情緒高漲而取消。同月,#首爾放送廣播(SBS)劇集《朝鮮驅魔師》更因使用中國而非韓國服飾及道具來呈現朝鮮時代情況,捲上親中爭議,並有近 25 萬國民在靑瓦臺以「請立即停止播放歪曲歷史的東北工程電視劇《**驅魔師》」(編按:此處的「東北」是指「中國東北」,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均以高句麗國國境涵蓋中國東北地區而與韓國一直存在歷史糾紛)為名發起聯署,要求該劇集停播。最終,劇組不但公開致歉,首爾放送當局亦決定在該劇僅播出兩集後宣布永久停播,令電視台方損失約 70 至 100 億韓元(折合計約 4500 萬至 6500 萬港元)。《紐約時報》社評指,過往韓國人傾向以仇日來建構其自身民族身份認同,而較年長的韓國人則由於視中國在韓國歷史文化上影響深遠而較尊重中國,但現時韓國約 20 歲至 39 歲的年青一代更傾向於仇中,在外交上較偏向韓國保守派「親美反中」的立場。由於兩國政府關係改善,但民間關係仍然惡劣,因此保守派總統候選人 #尹錫悅 大打外交牌,攻擊其主要競爭對手 #李在明 的親華政策與民情背道而馳。

儘管韓國在外交政策上有向中國靠攏的跡象,但文在寅政府在部分事務上仍樂見美國參與其中。例如 2018 年至 2019 年間前後促成 3 次朝美峰會,正是憑藉韓方透過其於平昌冬季奧運的努力,使美朝兩國的強人—— #當勞侵 及 #金正恩 得以坐在談判桌上。然而,縱觀文在寅任期,文實際上一直較著重於對朝政策,而相對地忽視了美韓同盟的延續。《大西洋理事會》文章指,當勞侵要求韓國須繳交五百萬美元費用予美軍駐紮於當地一事,便反映美國曾一度幾乎想放棄美韓軍事同盟。而文在寅政府面對朝鮮日益俱增的軍事威脅下,以朝韓關係作戰略重點,著重於與朝方建立和平合作關係,並不傾向於與美國加強安全方面的合作。再加上文曾為求修補對華關係而提出「三不」承諾,即不作更多薩德部署、不參與美國導彈防禦網絡、不與美國及日本建立三邊軍事聯盟,令韓美同盟幾乎於文在寅整個任期間形同虛設。韓國經濟研究所(Korea Economic Institute, KEI)高級總監兼研究員史坦加隆(Troy Stangarone)於 《外交家》撰文指,從「薩德」一事中國對韓國祭出經濟制裁,並因此而導致韓美同盟發展受限之勢可見,美國於盟友遭遇經濟脅迫時,未必能對其作出相應支援,並估計這種情況正反映著韓美同盟,甚至是其他美國盟友,或將於日後須面對同等問題。

更值得一提的是,於文在寅任期內,韓國政府似乎有意淡化韓美同盟的價值。《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文章內提及,韓國按其本國憲法所指,是一個於 1948 年建立的國家,並以接近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運作,但近年教科書對有關內容作出修訂,卻指 1948 年是 #大韓民國「政府」的成立年份,並在描述朝鮮成立時則用「國家」成立,而非「政府」成立,在淡化韓國作為一個獨立而具主權的國家之同時,卻有意無意地加強對朝鮮建立的合法性。文章指,此舉正反映文在寅在上台期間,更傾向於對朝鮮大打親近牌,並為此不惜從教科書修訂來放棄強調過往韓國所秉持的民主價值,使韓美同盟面臨不穩定性。而且不得不提的是,文在寅政府一直大幅減小美韓聯合軍演規模,更以模擬戰爭而非實戰的形式進行,可見文對美韓同盟的發展上存在一定保留。

然而,雖然文在寅於任期內長期忽視韓美同盟,是否代表他拋棄美國呢?若然從 2021 年開始看,答案似乎並非如此。在 #拜登 上台不久後,#白宮 隨即於 2021 年 3 月發布一份強化美韓同盟及加強兩國合作的聲明,並重申美韓同盟的重要性。此後,針對朝方於 2021 年後進行多次導彈試射,韓方亦屢次與美聯絡,甚至召開會議,而駐韓美軍亦曾於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進行軍演。因此,若要把淡化美韓同盟和疏離美國混為一談,亦似乎有點牽強。而按上述曾提及的 《時事 IN》(시사IN ,SisaIN)民調可見,雖然較多韓國人認為文「親中」(29.3%)多於「親美」(16.1%),但更多人認為文是在中美「兩邊走」(33.8%),亦可證文在寅採取的外交路線或是平衡外交。然而,文在寅的一些親美舉動不算明顯,多數只於 2021 年後才發生,到底是憑心而為,抑或是大選將至而導致這些舉動,實在值得商榷。

文在寅的外交主軸——對朝政策

上文多次提及,朝鮮是文在寅外交政策中最重要且最出眾的一環,也是文獲取支持度的一個主要來源。

一方面,由於兩韓的憲法皆表明朝鮮半島為一個統一國家,令 #大韓民國「債無旁貸」地視對朝政策是一種與一般對外關係不一樣的外交事務(對朝事務乃由統一部,而非外交部主理);另一方面,基於朝鮮核問題,韓國亦要遵從 #聯合國 各決議,對朝鮮作出相應制裁,變相韓國若然要同時兼顧核問題及統一問題,必須令自身各軟硬手段使用恰宜,才能有望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及統一。

文在寅的對朝政策毫不新鮮。這種姑息主義政策其實是始於自由派前總統 #金大中 所提出的「#陽光政策」,並為及後自由派另一位總統 #盧武鉉 所沿用。然而,盧之後的兩位繼任人——保守派的 #李明博 及朴槿惠則毫不支持這種友善對朝、對話至上、保持合作的外交政策,反而更傾向於壯大及延續韓美同盟。事實上,韓國歷代總統的外交政策中,韓美同盟及陽光政策就有如「蹺蹺板」的兩端,顧此則必定失彼。因此,保守派主張親美,即等於疏遠朝鮮;自由派主張友善對朝,亦必然導致韓美關係缺乏進展。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智庫統一研究院(통일연구원)的 2021 年統一調查指出,對比起 2014 年韓國民眾對美韓同盟及改善兩韓關係時支持度相若的情況,2021 年 4 月時韓國人更傾向於強化美韓同盟,而非改善兩韓關係。

在文在寅眼中,他認為前兩屆保守派政府及 #奧巴馬 當年提出的「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皆無法解決朝鮮核問題,故主張制裁與對話並行的軟硬兼施政策,視對話為關鍵,制裁為談判手段。值得留意的是,文並不把無核化視為改善韓朝關係的前設條件(precondition),而是希望透過對話來為兩韓建構共同信任。而且,針對朝鮮無核化問題,韓方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調停者(mediating role)及中間人的角色,令韓國作為美國及朝鮮之間的橋樑,令雙方能夠有更多機會進行談判。上文提及的朝美峰會正是文在寅政府努力的成果,但更重要是背後的朝韓首腦會談(韓國稱謂:南北頂上會談;朝鮮稱謂:北南首腦相逢)。文於 2018 年 4 月、5 月和 9 月先後與朝方進行 3 次首腦會談。在第三次會談(歷史上第五次)中,更成為繼金大中、盧武鉉後第三位進入朝鮮境內的總統。縱觀自金大中舉行第一次首腦會談以來,文在寅更是目前唯一一位多於一次與朝鮮進行首腦會談的韓國總統。韓國此三次會談均令文得以提升其施政支持度。儘管支持度的提升一次低於一次,但當時文的對朝政策卻是其個人鞏固支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督教廣播(CBS)曾委託民調機構 Realmeter 在第一次「文金會」後進行民意調查,顯示於會晤開始前有 78.3% 受訪者不信任朝鮮會實現無核化,但會晤後竟有 64.7% 的人相信朝方會為求和平而進行無核化。 #文化放送(MBC)在 2018 年 5 月 1 日公布民意調查結果時更顯示,總統文在寅當時的施政支持度(국정지지율,國政支持率)為 86.3%,比其同年 4 月時的支持度上升了 8.9%,而且保守派受訪者中亦有 74.8% 人士認同文在寅施政表現。 #韓國放送公社(KBS)放送文化研究所於 2018 年 4 月 30 日所作的調查更指,約 94% 國民對南北首腦會談給予肯定評價,亦有 70% 受訪者認為北韓會按照《板門店宣言》放棄核武器和導彈。由此可見,文的對話外交之成功,令其支持度上升之餘,也解釋了為何連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也支持保持與朝方對話的外交政策方向。

然而好景不常,適逢朝美談判破裂之際,朝鮮隨即以韓方肆意將對朝傳單送抵該國為由,一度關閉南北共同聯絡事務所,更直接炸毀該事務所。事實上,對朝傳單一直被視為韓國對朝鮮的心理戰,而朝鮮亦曾透過對南傳單大打心理戰,如在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入獄後曾發放包括「聲援朴槿惠」等內容的文宣。雖然對朝傳單實際上一直由民間個別組織所發放,但這種做法在民間其實亦存在一定爭議。在國會審議禁止散播對朝傳單議案前,Realmeter 調查指有一半受訪者支持通過禁止散播對朝傳單之相關法案,但亦有 41% 人反對。更甚的是,不僅在韓國社會輿論層面上惹起爭議,就連朝鮮官方也對這種做法感到反感,上文提及的炸毁事件正是一大力證。在發生此事後,韓國國會決定通過《禁止散播對朝傳單法》(대북전단 살포 금지법)法案,除了包括禁止透過氣球將宣傳物品送到朝鮮外,更禁止將食品、物資送到朝鮮境內,並為此於臨近三八線的鐵原郡設下 24 小時監測站,防止散播對朝傳單。最後,雖然在野的保守派主要政黨 #國民力量 在負責審議上述法案的國會外交通商統一委員會中表示反對,但在執政黨 #共同民主黨 等自由派控制國會的情況下,最終法案亦成功通過。文政府等自由派的友朝政策,不僅借是親近朝鮮,更會為求關係改善而和朝鮮妥協。

ADVERTISEMENT
圖/法新社

由於朝美會談破裂和南北共同連絡事務所爆炸事件(原文:南北共同連絡事務所爆破事件)令兩韓關係惡化,使文在寅政府下的韓朝關係及「第四次兩韓關係緩和期」(“Fourth Détente”,“Détente of 2018”)分別幾乎再一次及一度被打回原形,但武漢肺炎卻似乎被文視為一個兩韓關係改善的轉機。雖然朝鮮一直無意進行談判,但為求美朝重返談判桌,時任韓國外長 #鄭義溶 近日亦一直透過減輕對朝制裁、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如提供疫苗等)等措施,希望藉著一系列的優惠待遇,來促使朝鮮重新與各國對話。而當中更重要的一點,正是韓國有意擬訂終戰宣言。終戰宣言即兩韓雙方共同宣布韓戰結束。雖然就近數十年兩韓早已沒有正面軍事衝突的形勢而言,此宣言或許如同廢紙,但韓國政府卻將此視為韓方有誠意讓朝鮮重新談判之舉。然而,韓國的「復合」嘗試暫時似乎仍未奏效。朝鮮於 2022 年 1 月尾就展開了自 2017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導彈試射,令局勢又添回幾分緊張。當然此次關係修補之路似乎仍有後續,故筆者亦不就此作更多過份猜測。

然而,總結文在寅的對朝政策,而及從上文提及諸多事例可見,文政府或多或少亦擔當著相當主動的角色,成為朝美「中間人」。不過,文的對朝政策主動性其實也受美國影響。例如在朝美會談進度不理想時,文就曾經以此為由,推遲恢復金剛山旅遊項目的計劃。由此可見,即使「蹺蹺板」外交取態乍眼看似會顧此失彼,但無論是聚焦於朝鮮議題的自由派,抑或是著眼於美韓同盟的保守派,都不能放棄美國在韓國參與國際事務上的地位,可見韓國雖然在外交上欲取平衡姿態,但卻無可避免美國對韓國的實際影響力。

即使是軍事部署亦同樣。雖然韓軍近期宣布一個自主研發軍用無人機的計劃,而且於去年 9 月成功研發國產潛射彈道導彈(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SLBM),成為全球第八個成功自主研發兼擁有該款導彈的國家,但韓軍仍然非常依賴其盟友——美國的緊密合作。除了上文曾提及的聯合軍演外,韓軍於上月尾亦正式完成 40 架來自美國的 F-35A 戰機之部署計劃,而空軍更稱其為韓軍空中力量的核心,可見美國在韓國軍事上的支援並非他國可比擬。不過,不得不提的是,韓軍之所以近年會積極展開各項自主研發軍事科技產品的計劃,毫無疑問是文在寅本身的外交政策取態所致。一方面,如其接班人兼現屆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所言,韓國在軍事上及經濟上都在世界頂列,有自食其力之能,而此亦代表了文的觀點;而另一方面,「三不」承諾(見上文)——這個具友中、友朝色彩的承諾限制了文任期內韓美同盟的可塑性,令韓國為求自保,不惜開始透過自主研發方式來加強軍事實力。這亦說明了自由派當選或有利韓國軍事科技發展。當然,這亦未必代表保守派會終止上述計劃,但依賴韓美同盟發展(尹在不久前曾表明有意增加部署薩德)亦有機會代表自主研發的潛力無法得到解放。

但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前總統李明博及朴槿惠皆無意向北對話,而朴更曾宣布關閉開放多年的「開城工業園區」,所以尹錫悅支持與北對話一事確實一反保守派常態。若然尹成功當選,能否改變上文提及的「蹺蹺板」生態,又抑或只是增加對話,卻不放棄如對朝傳單等保守派支持的統戰手段,絕對有待觀察。

ADVERTISEMENT
關鍵字: 中國共同民主黨北京冬奧國民力量基督教廣播大韓民國奧巴馬尹錫悅拜登文化放送文在寅朝鮮朴槿惠李在明李明博樂天集團武漢肺炎當勞侵盧武鉉美國習近平聯合國薩德反導彈系統鄭義溶金大中金正恩靑瓦臺韓國韓國放送公社
ADVERTISEMENT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The Glocalist 編輯部

聚焦各項國際事件,探討其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

【一週新聞簡報 #1】二月第四週

【一週新聞簡報 #1】二月第四週

《TV朝鮮》截圖

李在明:烏國總統是「新手政治家」 尹錫悅:單憑紙和墨水無法守護和平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二十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二十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八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八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七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七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六日(晚)

烏克蘭局勢更新 —— 二月十六日(晚)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熱門頭條

哈薩克下議院擬將首都改回舊稱阿斯塔納

智利新憲法遭公投否決 總統波列決定改組內閣

獲烏克蘭委託之調查機構發現 俄軍軍備高度依賴外國技術

    The Instagram Access Token is expired, Go to the Customizer > JNews : Social, Like & View > Instagram Feed Setting, to refresh it.
Facebook Instagram Telegram Twitter
The Glocalist

聚焦各項國際事件,探討其前世今生。

LEARN MORE »

近期文章

  • 哈薩克下議院擬將首都改回舊稱阿斯塔納
  • 智利新憲法遭公投否決 總統波列決定改組內閣
  • 獲烏克蘭委託之調查機構發現 俄軍軍備高度依賴外國技術

分類

  • 2022六大選舉
  • 2022哈薩克抗議
  • 2022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一週動態
  • 國際懶人包
  • 國際突發
  • 專題剖析
  • 從足球看世界
  • 烏克蘭危機
  • 烏克蘭局勢更新
  • 美國大選專題
  • 衝突敍事
  • 觀點評論
  • 趣聞笑料
  • 週報

© 2021 The Glocalist - World Watch: 國際政治觀察站

沒有搜尋到相關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一週動態
  • 觀點評論

© 2021 The Glocalist - World Watch: 國際政治觀察站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are giving consent to cookies being used. Visit our Privacy and Cookie Policy.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