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兄弟情:「彈岀又彈入」的政治同盟
白羅斯自脫離前蘇聯獨立後,一直和前蘇聯的繼承國俄羅斯保持著一份「兄弟情」,雙方在 1997 年簽訂《俄白同盟》,廢除兩國邊境管制、關稅同盟,並且包括人口自由流動、集體安全條條款等,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聯合體(Union State)。
俄羅斯作為一個能源大國,白羅斯有大約 8 成天然氣及石油是從俄羅斯入口,而俄方一直向白羅斯供應低廉能源,但在 2001 年白羅斯突然向俄方恢復徵收入口關稅,打破雙方協定的「盟約」。此舉導致俄羅斯石油公司紛紛將工廠搬到白羅斯,以節省岀口成本,俄羅斯則因此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雖然事情很快就獲得解決,但已為「兩兄弟」的交惡埋上伏筆。
在普京(Vladimir Putin)執政下的俄羅斯,更致力於逐步提高能源的價格。首先是天然氣的價格問題,在 2004 年俄羅斯向白羅斯上調價格後,2006 年白羅斯拒絕俄方又一次的加價要求,隨即引發俄方的「斷氣」威脅,最終白羅斯被迫同意大幅增加天然氣價格,逐步增至其他歐洲國家的金額,俄方更成功奪取白羅斯能源國企的控制權。
在能源衝突以外,重建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是普京國策的重中之重。俄方一直著力於擴大俄白聯盟至中亞和東歐、並有意加強聯盟融合的深度,如建立聯邦議會。至於白羅斯對俄的外交博弈,則是以迎合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戰略,從而換取在維持主權獨立下的利益最大化。基於「俄白兄弟情」,俄羅斯多年來對白羅斯提供大量經濟援助,然而俄羅斯的金錢外交卻難以換取俄白進一步一體化的進程。
然而,白羅斯在主權問題上堅持不願退讓,例如拒絕外交承認俄羅斯扶植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俄方為此則下令拒絕入口其奶類製品,以「懲罰」對方。在 2014 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軍事介入烏東的頓巴斯地區,並呑併克里米亞半島,驚動整個歐洲 —— 包括白羅斯在內,特別是白羅斯與烏克蘭相鄰,兩國又同樣地與俄羅斯接壤,故此舉動被視為對周邊國家軍事安全的即時威脅,直接促使白羅斯在外交博弈上重新自我定位,成為兩國關係的重大轉捩點。
弱肉強食:被兩面包圍下的小國外交
自此以後,白羅斯欲擺脫俄羅斯影響而有意「去俄化」,例如澄清國家名稱為「白羅斯」而不是「白俄羅斯」。又與西方國家關係正常化,試圖於歐俄兩側尋求外交天秤上平衡,包括開放免簽證予美國和歐盟成員國、赦免政治犯以換取撤銷制裁。其中白羅斯當局於 2015 年釋放 Mikola Statkevich,他在 2010 年的總統選舉中,因挑戰總統的執政權,而被情報單位 KGB 拘捕並判監 6 年。除此之外,今年年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到訪白羅斯,談及能源供應事宜, 作為其擺脫俄國能源控制的誘因,也被視為白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的「破冰」。
現任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在面對民意逆轉下,受到反對派史無前例最有聲勢的一次挑戰。在選舉前盧卡申科接受烏克蘭記者的訪問,主要談及俄羅斯總統普京。除表示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後悔選擇了普京為繼任人,還透露與普京會見時的一次對話暗諷對方。盧卡申科對普京説:「我不再是歐洲最後的獨裁者」(“I am no longer the last dictator in Europe.”),而普京回應「你想暗示的是我嗎?」(“What are you trying to suggest – that it’s me?”)。
白羅斯在臨近大選前的 7 月,突然拘捕 33 名「俄羅斯傭兵」,並指控是俄羅斯僱傭兵公司瓦格納集團(PMC Wagner)成員,此僱傭兵集團被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私人軍團。有高達 200 人扮成遊客低調進入國境內,以在大選中策動「恐怖活動」。雖然俄羅斯方面堅決否認,然而此舉卻令俄白關係雪上加霜。在暗諷普京的另一邊廂,盧卡申科竟取消多位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包括前建制中人 Valery Tsepkalo,並且已流亡到俄羅斯的莫斯科,面對「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的稱呼,到底誰才是實至名歸呢?
更為諷刺的是,在大選結果岀爐後,群眾示威至今仍未平息。在歐俄的外交夾縫之間,盧卡申科為繼續保持總統大權,唯有致電向俄羅斯普京「求救」。即使總統盧卡申科已多次表明俄羅斯將會軍事介入,但目前俄羅斯暫未有任何異動。到底俄羅斯有何盤算呢?面對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盧卡申科難以避免地需要向普京靠攏,如此看來,俄白關係又有了微妙的變化。在地緣政治的震盪下,不論是盧卡申科,抑或是白羅斯人的命運,都是由外交博弈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