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訪東南亞三國 欲納入印太戰略框架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James Austin III)在 7 月 23 日展開東南亞行程,先後到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這次出訪反映拜登政府重視東南亞,並視東盟(ASEAN)作為「印太戰略架構」(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的重要組成部分。
奧斯汀在新加坡會見總理李顯龍和國防部長黄永宏(Ng Eng Hen)出席第 40 屆國際戰略研究所富勒頓講座(IISS-Fullerton Lecture)發表演說時,奧斯汀提出「綜合威懾」(Integrated Deterence)軍事慨念,並且點名批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聲索「沒有國際法基礎」和「嚴重侵犯區域國家主權」,指中國「既不願和平解決爭端,也不尊重法治」。會後兩國防長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美國和新加坡長期而多方面的雙邊防務關係。
奧斯汀其後到訪越南,分別會晤國家主席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總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和國防部長潘文江(Phan Van Giang)。據《南華早報》引述消息指,雙方聚焦於深化軍事和安全領域的合作,並可能討論了安排航母再次到訪越南和提供海警船隻,以彰顯兩國緊密的戰略關係。此外,雙方還討論了亞細安(ASEAN,即東盟)在國防部長擴大會議(ADMM-Plus)之架構內促進合作(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不限於東盟十國,除中、俄外,還有美、日、韓、印、澳、紐,共 18 國,可視為一種集體安全機制)。雙方更就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內維護航行自由、尊重沿海國家合法權益、和平解決爭議等問題交換意見。會談結束後,兩國防長就合作搜尋及確認越戰遺骸身分議題上,簽署諒解備忘錄,並交換了戰爭紀念品。
結束越南之行後,奧斯汀於上週五(7 月 30 日)前往菲律賓,會晤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及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Negrillo Lorenzana)。奧斯汀在談話中,表明會以「平等的主權夥伴」(Equal Sovereign Partner)看待美菲雙邊關係。菲律賓在會談後,隨即宣布繼續保留與美國的《訪問部隊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此前總統杜特爾特曾掦言中止該協定,惟三番暫緩決定。《訪問部隊協定》是兩國的軍事協作的基礎,包括允許兩國暫時互相派駐軍隊、進行聯合軍演、授予美軍軍艦停泊菲國港口等。
越南與菲律賓是在南海主權爭端問題上,與中國間存在最多領土爭議的兩個東南亞國家。而據悉,越南已收到美國所提供的軍備,包括海岸防衛巡邏艦。
油輪遇襲 多國被捲入漩渦 牽動波斯灣緊張局勢
油輪「默瑟街號」(MV Mercer Street)在阿曼杜庫姆港(port of Duqm)海岸遇襲,導致一名英國和一名羅馬尼亞船員死亡。事件發生後,以色列當局迅速地將事件歸咎於伊朗,並呼籲英國政府強硬回應。
「默瑟街號」是一艘懸掛利比里亞國旗,船東為日本太平海運(Taihei Kaiun),並交由海運集團 Zodiac Maritime 營運之油輪。而 Zodiac Maritim 在摩洛哥註冊,但總部設於英國倫敦,其母公司是以色列富商 Eyal Ofer 家族名下的公司 Zodiac Group。
英國、羅馬尼亞和利比里亞皆就事件致函聯合國安理會主席,要求在安理會跟進事件。英國政府在 7 月 29 日召見伊朗駐英大使巴赫萬德(Mohsen Baharvand),而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在 1 日表示,這宗是故是由伊朗蓄意攻擊引起,首相莊漢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亦揚言伊朗需「面對後果」,更指這次事件是「對商業航運既不能接受又無恥的攻擊」。據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報導,英國特種部隊正在調查事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聲明譴責伊朗當局「發動自殺式無人機襲擊」。布林肯於國務院的新聞發佈會上,宣布會與英國、以色列、羅馬尼亞等涉事國家進行「集體回應」(Collective Response)。
羅馬尼亞外交部回覆彭博社表示,已傳召伊朗駐羅馬尼亞大使,並保留與國際夥伴採取對應行動之權利。七國集團(G7)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伊朗,稱其行為威脅到和平穩定。
雖然英、美、以均指責伊朗操縱無人機襲擊油輪,惟伊朗矢口否認。以色列當局表示已向盟友提供證據,且正尋求國際協調及支持以回應事件,以色列國防部長 Benny Gantz 呼籲國際社會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負責營運油輪的管理公司 Zodiac Maritime 卻稱事件疑似是「海盜襲擊」,說法與英國海軍有出入。不論是以色列、美國或英國,至今都仍未對外公布相關證據。
伊朗官媒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則指,伊朗外交部已召見英國駐德黑蘭代辦,抗議英國對伊朗不實指控。俄羅斯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 Dmitry Polyansky 回應事件,認為必先弄清事實才能採取進一步行動。
負責在海灣地區保護油輪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聲明指,核動力航母列根號及導彈驅逐艦米徹爾號(USS Mitscher)同日亦接報「無人機襲擊報警」。據悉,襲擊不止一次,無人機首次襲擊未遂而跌入海中,第二次則擊中油輪的艦橋。
華爾街日報:滴滴出行退市 市場損失 4000 億
中國網絡預約出租車(網約車,Peer-to-peer ridesharing)服務巨頭「滴滴」於 6 月 30 日在美國上市,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以每股 14 美元的價格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集資約 44 億美元。最初「滴滴」股價於幾個交易天內一度突破 18 美元,然而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簡稱:國家網信辦)在 7 月 2 日,對「滴滴」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叫停「滴滴」的新使用者登記,使投資者大為震驚。兩天後,國家網信辦要求應用商店將「滴滴」下架,導致市場直接損失近 4000 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知情人士透露,「滴滴」正考慮私有化計劃,以平息中國監管部門的不滿,並可在補償投資者在該公司於美國上市以來,所遭受到的損失。「滴滴」已經開始與銀行業人士、監管部門和主要投資者討論如何解決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所引致之問題。然而,「滴滴」已否認該報導的消息。
賀錦麗應邀拜訪星洲後到越南 強調印太自由開放和經濟協作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於 8 月 20 日到 26 日,到訪新加坡和越南,是拜登政府迄今到訪亞洲的最高層級官員。副總統辦公室聲明指,這趟旅程希望向世界傳遞「美國回來了」之訊息。據報,解決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及其他供應鏈問題是這次出訪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新聞秘書證實,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將應邀到訪星洲。兩國領導人之會晤聚焦討論網絡安全、國防、疫情及氣候變化等議題。美國副總統辦公室聲明表示,美國視亞洲為世上最重要的區域,而拜訪新加坡和越南將強調「全方位接觸」及戰略夥伴的重要性。白宮則指,拜登政府內部一致同意把重建全球夥伴關係及確保國家安全列為首要目標。其發言人亦表示,賀錦麗將接觸兩國領導人,就存在共同利益的事宜,如區域安全、共同應對疫情、氣候變化及促進規則化的國際秩序,進行相討。
《彭博社》稱白宮內部正研究與印太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之可能性,當中包括電子貿易,而新加坡及越南兩國都將會被納入該協定之中。美國政府的高層官員透露,這次行程的焦點在於確保供應鏈的安全性和韌性,避免供應鏈短缺問題發生。美國晶片公司 GlobalFoundries 最近計劃在新加坡投資 40 億美元興建晶片工廠,並預計於 2023 年投入生產。該廠預計將主力生產智能手機及汽車所需的晶片。而近年美商將中國大陸的工廠遷至越南,使越南在供應鏈扮演的角色越趨重要。
法國左翼聯合綠黨辦初選 勢打破「兩舊爛橙」政治格局
法國 400 多名年輕左翼社運人士和企業家組成政團「為公義相聚」(Rencontre des Justices),試圖在陣營內超越黨爭,透過初選共同推舉 1 名總統候選人,目標是在下屆總統大選中打破「馬克龍和瑪蓮勒龐對決」之局面。
「為公義相聚」創會人包括環保人士伊馬和跨信仰對話倡議組織「共存」的吉博斯基,並獲 178 位左翼及綠黨國會議員支持。綠黨前總統參選人馬梅爾 Noël Mamère、氣象學家朱澤爾 Jean Jouzel 和資深女演員 Jean Jouzel 均為「為公義相聚」背書。
法國總統選舉將於明年 4 月舉行,上屆(2017 年)總統選舉中,左翼候選人在票源重疊、互相界票下,於首輪投票全軍覆沒,餘下中間派「共和前進黨」(LaREM)馬克龍及極右翼「國民陣線」(National Rally)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於次輪投票對壘,最終在各政黨呼籲「集中票源」和「含淚投票」下,馬克龍獲得三分之二選票當選總統。
雖然馬克龍和瑪蓮勒龐在民調上長期處於大熱,普遍認為第二輪投票是「馬瑪對決」之競爭。惟法國地方選舉於六月尾舉行次輪投票,瑪蓮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未能拿下 13 個大區任何一個,而現任總統馬克龍所屬的「共和前進黨」同樣未能勝出任何大區。傳統左右翼政黨反而跑出,傳統保守陣營取得 7 個大區的控制權,成為選戰的最大贏家,而左翼陣營則贏得了 5 個大區。
這場地區選舉被視為明年總統大選的風向標,除了反映馬克龍連任之路變得崎嶇外,亦顯示傳統左右翼勢力有機會捲土重來,不一定局限於馬克龍與瑪蓮勒龐之間二人對決。
法國的左翼陣營與綠黨組成政團,勢打破「兩舊爛橙」政治格局,一方面欲阻極右翼瑪蓮勒龐執政,另一方面希望踢走馬克龍。馬克龍任內激發了「黃背心抗爭」,遂由上任初期的「萬人迷」總統,經歷民望急挫後,如今連任之路崎嶇難行。